南理微光:南理三下乡(二十三)|“两弹一星”精神薪火传,青春力量下乡筑梦行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的重要指示,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7月1日—7月4日,南宁理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在广西-东盟经开区安平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三场主题宣讲活动。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筑牢核安全科普防线
7月1日下午,南宁理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在广西-东盟经开区安平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宣讲的题目是《生活中的核辐射——“两弹一星”志愿精神宣讲》。团队成员张小雪通过介绍我国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环境、安保、军事等领域的情况,推动社区党员、群众了解我国核事业发展。
团队成员张小雪作宣讲
“辐射是什么?”“看不见的核辐射也有人监管吗?”“核技术用于哪些方面?”在广西-东盟经开区安平社区居民委员会,一场关于核安全知识的科普宣讲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团队成员张小雪通过互动问答、案例讲解等方式,向安排社区党员代表及居民普及核辐射基础知识。
“很多人一听到‘核辐射’就紧张,其实日常生活中,手机、Wi-Fi、医疗检查都会接触微量辐射,但都在安全范围内。”团队成员张小雪结合PPT和视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天然辐射与人工辐射的区别,并介绍了我国严格的核安全监管体系。现场安平社区居民纷纷提问:“医院的CT检查辐射大吗?”“家里装修用的石材会不会有辐射?”团队成员一一解答,帮助大家科学认识辐射。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谱写核工业新篇章
7月4日上午,南宁理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在广西-东盟经开区安平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宣讲的题目是《党领导下的中国核工业——“两弹一星”志愿精神宣讲》。团队成员温雨晴通过历史故事脉络,讲述了核工业70年的艰辛发展历程以及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团队成员温雨晴作宣讲
据悉,团队成员温雨晴讲述了“华龙一号”的价值以及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和中核集团重大工程精神。企业党员代表“看到华龙一号"国产化率达90%,有5000多家企业参与制造,以及看到了出口一台“华龙一号”能够带来的收益价值以及就业岗位,真的很震撼!”“在新时代核工业精神部分,提到了‘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制胜的法宝。’给了我很大启发”,企业负责人表示。
赓续“两弹一星”精神血脉,携手低碳发展共赴新程
7月4日下午,南宁理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在广西-东盟经开区安平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宣讲的题目是《核力碳达峰 助力碳中和——“两弹一星”志愿精神宣讲》。团队成员梁琼丹介绍通过数据与案例,向居民们阐释了碳中和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PPT展示,介绍了核能等清洁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关键作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还设置了“碳足迹”互动环节,让居民们直观了解个人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团队成员梁琼丹作宣讲
据悉,安平社区居民提问:“那我们日常生活中怎么做才能减少碳排放?”团队成员梁琼丹阐述减少碳排放可采取的四大措施“加大清洁能源结构占比,加速各行业电气化进程,减少非必要的能源消费量,使用碳汇集或移除技术。”同时也举例说明,“比如将空调调高1℃,每年可减排约200千克二氧化碳。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每次可减少约2千克排放等等”。
全体成员合影
此次“三下乡”志愿活动中,“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有效架起了科学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提升了基层居民的科学素养,增进了公众对核能利用的理解。南宁理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青年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回顾中国核工业的奋斗历程,将“两弹一星”的历史功绩与当下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绿色转型实践紧密联系,将“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内涵传递给基层群众。
(一审:刘慧茹 黄宝仪;二审:魏泽生;三审:钟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