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

南理微光:南理三下乡 (十三)| 艺美学践—织锦传艺宣讲团:多维实践探壮锦魅力,公益行动助非遗传承

来源: 作者:青年新媒体中心 编辑: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9  打印

为探寻壮锦魅力、传承非遗文化,2025年7月,南宁理工学院“艺美学践——织锦传艺宣讲团” 开展了一系列三下乡实践活动,先后走进广西工艺美术研究院、南宁市壮锦生活体验馆及多所幼儿园,通过采访交流、参观体验、公益宣讲等方式,深入探寻壮锦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与传承之道,用实际行动践行公益担当,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

对话传承人,见证传统与科技的融合

在广西工艺美术研究院,宣讲团成员与壮锦传承人周腾靠先生面对面深入交流。周厂长详细讲述了壮锦的历史渊源、独特织造技艺及深厚文化内涵,从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到其在壮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结合自身从业经历梳理壮锦从古代简单织物到如今代表性民族手工艺品的发展脉络。他还解读了壮锦浓烈明快的色彩和取材自然的图案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成员们明白壮锦是壮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成员们积极互动,收获颇丰。

周腾靠先生讲解壮锦文化

宣讲团成员采访周腾靠先生

随后参观的织锦工厂,一排排现代化机器取代古老织机,工人们娴熟操作,高效产出精美壮锦。技术人员介绍,现代化设备在保证传统特色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满足了市场需求。这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传承需要坚守与现代科技结合,非遗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活力,这也为公益传承非遗提供了新思路。

感受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

为近距离感受壮锦文化魅力,宣讲团走进南宁市壮锦生活体验馆。馆内,壮锦元素融入现代生活,从日常穿戴到家居陈设,打破了非遗 “高冷” 的固有印象。

壮锦生活体验馆内景

钟菁菁女士教授织锦技艺

国家级非遗项目壮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谭湘光的徒弟钟菁菁演示基础技法,讲解 “经纬分明” 的道理,让成员们将织锦技艺与传承精神关联起来。成员们上手体验,体会到每幅壮锦都凝结着手艺人的耐心与专注。交流中,钟菁菁以壮锦兴趣班为例,讲述了设计师与手艺人的双向启发,这种跨界互动为壮锦现代表达提供更多可能,也为公益传播壮锦文化拓展了路径。

公益宣讲,让非遗种子在孩童心中萌芽

为让非遗走进孩童世界,宣讲团先后走进南宁市武鸣区金果果幼儿园和诺贝抱抱幼儿园。在金果果幼儿园,成员们用色彩鲜明、图案生动的课件讲解壮锦文化,随后开展创意填色游戏。孩子们发挥想象力,作品既有对传统纹样的呼应,又有童真奇思。

宣讲团成员科普壮锦知识

宣讲团成员与小朋友们一起进行手工

在诺贝抱抱幼儿园,宣讲团同样通过课件讲解和填色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壮锦魅力,课堂上孩子们踊跃互动,气氛热烈。活动最后,成员们与孩子们合影留念,孩子们的笑容展现出对壮锦文化的浓厚兴趣。这些公益活动为幼儿园丰富了课外实践内容,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让非遗传承有了更广阔的未来。

宣讲团成员为小朋友们播放壮锦动画

此次系列活动,为高校学子了解壮锦文化搭建了良好平台,也让壮锦文化通过公益形式走进更多人生活。宣讲团成员们不仅领略了壮锦魅力,看到了非遗创新发展路径,更坚定了传播传统文化的决心。相信他们会成为壮锦文化的传播者,让非遗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持久生命力,让公益传承之路越走越宽。

宣讲团成员在诺瓦抱抱幼儿园合影

一审校 / 刘慧茹 黄宝仪

二审校 / 魏泽生

三审校 / 钟俊光

南宁校区:广西南宁市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大道16号

桂林校区: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雁山街317号

党政办公室:0771-6031550(南宁)0773-8998055(桂林)

招生处(南宁):0771-6031555、0771-6031666、0771-6031777

招生处(桂林):0773-8998009、0773-8998018、0773-899808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8-04 15: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