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微光:南理三下乡(十八)|古水利遇新青年,石坝清流映初心
近日,来自南宁理工学院的“一路顺风”大学生社会实践队深入温州市苍南县石塘村,开展“三下乡”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调研活动。这座深藏浙南山坳的古村落,正以山水为墨、以文化为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双面答卷。
抵达赤溪石塘村,团队成员便被眼前的景致所震撼。村内标志性的大坝横卧于溪流之上,流水从坝体上层层漫过,激起阵阵白色水花,在阳光照耀下宛如一条灵动的银链。据了解,这座大坝不仅是石塘村重要的水利设施,还成为了当地独特的景观。它在调节水流、保障农业灌溉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为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图 石塘大坝)
团队成员们沿着溪流漫步,实地考察了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情况。石塘大舞台是村民们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经常会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和民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山海赤溪”特色民宿区,成员们与民宿经营者亲切交流,了解到民宿的运营模式和发展规划。经营者表示,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石塘村,民宿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沿溪行至甜爱路,河畔护栏上的古诗刻痕引人驻足。明代《江行》诗句“浮生正似萍,荒岸小长亭”在风雨侵蚀中字迹漫漶,却成为村庄的文脉地标。每块诗碑都是石塘的时光胶囊。令人惊喜的是,这份厚重的诗意正在新生活中延续:露营基地的年轻人在星空下朗诵古诗,村民将《江行》刻进竹灯售往海外。
(图 《江行》诗句)
此次南宁理工学院“三下乡”团队的石塘村之行,是一次青春与乡土的深情对话。从大坝流水到乡野田畴,从文化长廊到农家院落,队员们在实践中触摸到了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石塘村以水为媒、以景为介的发展模式,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观察乡村、思考发展的鲜活样本,更激励着青年学子将专业所学与乡村需求紧密结合,在助力乡村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青春的担当与荣光。未来,期待有更多这样的青春力量注入乡野,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图 团队合照)
一审校 / 刘慧茹 黄宝仪
二审校 / 魏泽生
三审校 / 钟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