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

南理微光:南理三下乡(二)|红壤青矜队探访巴马革命老区、调研长寿经济

来源: 作者:青年新媒体中心 编辑: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打印

近日,南宁理工学院红壤寿乡·青矜黔行实践队积极响应“人人学公益、人人做公益”的号召,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深入革命老区、长寿之乡和乡村振兴一线,将学习调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

实践成员于世纪养生园合影

在追寻红色足迹方面,实践队成员首站抵达巴马西山乡,深入了解当地光辉的革命战争历史,挖掘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在中国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同志牺牲地香刷洞,师生们深切悼念革命先烈,重温革命精神。随后,团队前往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参观校史馆,并与该校学生团体举行座谈,共话青年责任与教育发展。

实践队于巴马西山革命纪念馆听革命历史讲解

实践队巴马长寿博物馆探长寿渊源

实践队与巴马民族师范学校代表举行座谈会

聚焦巴马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实践队成员深入“世界长寿之乡”核心区域,将公益调研与服务融入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在坡月村百魔洞,团队聚焦当地独特的旅居养生业态,积极开展公益问卷调查,与游客深入交流,了解“候鸟人群”的生活需求及其对当地产业的影响,提供一手数据支持。在世纪养生园,师生不仅听取了产业发展介绍,更主动探访“候鸟人”群体,记录其旅居体验与建议,传递关怀与问候。团队还乘船考察赐福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访谈当地村民和旅游产业企业家,系统调研巴马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助力地方文旅宣传与发展。

实践队员在巴马世纪养生园探访“候鸟人”并记录旅居体验

实践队在巴马百魔洞进行长寿经济模式公益问卷调查

此外,师生团队采访了曾参加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老兵,通过公益慰问和聆听老兵刘一龙同志讲述亲身经历与深切感受,队员们重温峥嵘岁月,深刻感悟和平的来之不易,接受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实践队还探望慰问了抗越伤残军人施友权同志,表达对英雄的崇高敬意与关怀。

实践队成员聆听并记录越战老兵刘一龙的英雄事迹

实践队代表慰问抗越伤残军人施友权同志并合影

南宁理工学院师生在“三下乡”实践中深入乡土中国,以脚步丈量大地,用真情连接民心。实践队于革命圣地汲取精神力量,在长寿之乡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并通过问卷调查、关爱访谈、慰问老兵等系列公益行动,生动践行“人人学公益、人人做公益”的理念,在服务基层的广阔天地中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这些生动的实践,深刻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国家战略、投身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实践队于巴马民族师范学校与该校代表合影

面向未来,学校将矢志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深化认知、提升能力、贡献力量,鼓励他们在公益服务中砥砺品格、茁壮成长,努力培养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栋梁之材,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一审校 / 刘慧茹 胡岁祺

二审校 / 魏泽生

三审校 / 钟俊光

南宁校区:广西南宁市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大道16号

桂林校区: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雁山街317号

党政办公室:0771-6031550(南宁)0773-8998055(桂林)

招生处(南宁):0771-6031555、0771-6031666、0771-6031777

招生处(桂林):0773-8998009、0773-8998018、0773-899808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23 21:41:47